做茶如做人
8月21日,是我的父亲卢正浩辞世30周年纪念日。对我来说,父亲好像从未离开,因为他的期待和要求,我立志要做好西湖龙井手工制茶技艺的传承,这是我对父亲最深和最好的怀念。
我是土生土长的梅家坞人,父亲卢正浩给我起名时,说钱塘江边有个梅家坞,于是有了我的名字——卢江梅。很小的时候,我跟着父亲上山采茶;再大一点,跟着父亲学会了手工炒茶。我创业有了一定基础后,用父亲的名字注册了品牌,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守着梅家坞的金字招牌就不愁卖茶,为什么要从零开始自创品牌?
父亲的成名,源于茶。1954年,只有19岁的父亲当选梅家坞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开始了为梅家坞、为西湖龙井茶奉献青春的岁月。
父亲带领梅家坞村民开山种茶,传承并革新传统制茶工艺。经过全体村民多年的不懈努力,梅家坞西湖龙井茶叶茶园面积扩大到两千余亩。也是从那时起,梅家坞进入了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知名山头的行列,形成了如今“狮、龙、云、虎、梅”的格局。
父亲随着时代大潮也经历了几落几起,既经受了极大的挫折考验,也得到了很多崇高的荣誉,这一切都和他钟爱一生的龙井茶紧密相关。父亲去世之后,我铭记父亲的遗愿,要做好西湖龙井茶的传承和发展。
创业之初,我们也经历了市场的严峻考验,没有品牌知名度,我们就把产品品质作为突破口。那时,我们每年春天都去北京的燕莎友谊商城、王府井百货大楼、北辰购物中心等现场炒茶。为了省钱,人每次都是坐30多个小时的硬座火车去北京,而茶青则每天从杭州空运到北京,现场手工炒制、销售,我们坚持这样大费周章的做法,就是为了将西湖龙井茶的传统工艺呈现给首都的消费者。
如今,卢正浩已经发展成一个拥有线上线下完整布局、年销售额近3亿元的综合性茶企,是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
多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品质”这件事。我们和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许多茶农合作,收购正宗的西湖龙井。每年,都要购买20万斤的有机饼肥,免费分发给合作农户使用,同时要求茶地不得使用化肥。把好茶叶的源头关,才是生产高品质西湖龙井的第一步。
对于我来说,把“有真正老底子味道的西湖龙井茶”带给现代消费者,才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
2019年,卢正浩炒茶工场成立,同时成立了一支近百人的炒茶团队,每年春茶平均日加工茶鲜叶可达5000斤,茶叶原料均来自西湖龙井一级和二级保护区。
机器炒茶,虽然提高了效率,但和纯手工炒制的西湖龙井茶相比,还是有所逊色。我要求自己像父亲一样炒出好茶。每年春茶,我都在一线和师傅们一起炒茶,并总结和整理出自己的产品加工标准——卢派工艺。而我本人也获得了国家级非遗项目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2018年,我参与了狮峰龙井茶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并成为起草人之一。
我们的发展,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也受益于杭州良好的营商环境,赶上了电商发展的潮流,让我们打开了线上的广阔市场。网络直播的兴起,和李佳琦等头部大号的合作,给销售带来了新的机会。如今,我家的“茶三代”、我女儿胡璧如也接班茶企的工作,除了管理工作,她还亲自在网店直播当起“茶小二”。
我想,父亲如果能够看到我们如今的成绩,一定会非常欣慰。
父亲生前总是教育我,做茶如做人。我一直铭记在心。我从家中找到许多父亲留下的资料,有他总结西湖龙井茶炒制的笔记,有他上山采茶的工具,还有许多他接待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的珍贵历史照片……我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在梅家坞企业总部的炒茶中心里,建了一间小小的卢正浩陈列馆。每当有人来参观,我都会非常自豪地向客人介绍我的父亲卢正浩。
夏天,我参与评审核心产区“茶三代”们炒制的龙井茶,看到年轻人炒出了“平、扁、光、滑、直”的茶叶,非常欣喜。我知道,又一批“种子”成长起来了。
声明:转载上述内容属于广告或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东方财经网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