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致敬90岁电影剪辑师 中国第一剪牵挂儿童片
傅正义老人在论坛现场按手模留念。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作为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论坛之一的“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剪辑的力量”于昨天举行。现场,当今年已是90岁高龄的傅正义老人缓缓走上演讲台时,台下数百人集体起立,向这位素有中国电影“第一把剪刀”的前辈鼓掌致敬。今年的论坛,以“剪辑的力量”为主题,与会电影人中,有不少正是傅正义的徒子徒孙,他们从老人那里学到的,不仅是艺术和技巧。
穿红衣为中国电影庆生
这次参加论坛,傅老特意穿了一件崭新的红衬衫。他说,这是为了给中国电影110周年庆生。当主持人邀请他按手模留念时,老人攒足了力气郑重按下右手。“只要是与电影相关的活动,我都会莫名激动。”操持着湖北口音的他说,退休后的二十多年里,自己比之前还忙,尽管不再动手剪片子,但他带徒弟、办培训班、写教材、讲课,每周的日程安排都是满满的。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老师的一生,那就是‘从一而终’,一旦入行,一生不改。”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会长周新霞是傅老的学生之一,在她看来,老一辈电影人已将自己从事的专业和人生融合到了一起。傅正义从15岁开始接触电影,此后的70余年时间里,经他剪辑的影片有200余部,其中包括《一江春水向东流》《三毛流浪记》《武训传》《青春之歌》《小兵张嘎》等经典影片。此外,他还剪辑了400(部)集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四世同堂》等作品都曾由他动剪刀。
感谢阳翰笙给青年机会
傅老的学生数量很多。“只要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剪辑,我们老同志都是免费传授。”老人说,这是他从上一辈那里继承来的传统。1948年在电影《三毛流浪记》剧组,23岁的傅正义首次被提拔为独立剪辑师。提起这件事,傅正义特别感谢作为那部电影编剧的老艺术家阳翰笙,“他太有魄力了,敢于给年轻人上手的机会。”傅正义回忆说,那时候自己吃饭、睡觉都在考虑剪片的事情,总担心出岔子。
参与剪辑影片《青春之歌》的往事,让傅正义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有人激烈地批判这部影片是在颂扬未经改造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艺术上都有严重错误倾向;可导演崔嵬的一席话令傅正义至今依然感念不已——“我们就是要拍这部电影,不怕那些不懂生活也不懂历史的人的反对。”傅正义说,他为他们的魄力而赞叹与兴奋。由于那部影片人物多、场面大,故事曲折,线索复杂,剪辑任务很重。34岁的傅正义带着几个年轻同事盯现场,出外景,样片随到随剪,几乎每天都要加夜班,但他却总是充满热情。
批评近年没看到好电影
上了年纪之后,傅正义的视力和听力都大不如前,可他依然坚持每天打开电视看看电影。但对于现在的电影,老人毫不客气地给了一句评价:“这几年,还真没有看到什么好片子。”
傅正义说,从前参与创作《三毛流浪记》时,为了节省胶片,电影素材拍得不多,剪辑时发现镜头不够用,他还得四处找一些空镜头来补救。如今,电影制作早已进入数字时代,不用再为成本问题担心,可老人却对一些新的问题看不惯。他指出,现在一些电影剪辑师,只会顺着导演的思路走流水账。“剪辑是影片流向市场的最后一关,剪辑师要守土有责。”老人郑重地告诫台下的年轻人。
更让老人惦记的是目前国产儿童片的创作。除了《三毛流浪记》,傅正义曾剪辑过《鸡毛信》《小兵张嘎》等经典儿童片。
《小兵张嘎》是让几代小影迷印象深刻的经典作品,可老人自己知道,这部影片中留有一处败笔。那是在片中的第292号至308号镜头,描述嘎子追赶并俘获伪军官的过程,他检讨说自己剪辑得太拖沓。“这一失误,主要是太拘泥于剧本的安排,同时想保留嘎子更多的动作,结果画蛇添足,留下败笔。”直到今天,老人还在反省,“儿童片剪辑应该有童趣,必须避开成人化思维,要站在儿童观众的角度,剪辑时,要考虑儿童的接受习惯,让他们看得懂,看得欢乐。”(记者 陈涛)
声明:转载上述内容属于广告或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东方财经网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