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汽车三巨头受罢工潮波及 汽车制造业几乎停摆
德系汽车三巨头受罢工潮波及高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成工会筹码
近日,德国34年来最大规模的罢工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此前,代表着德国机械制造、冶金、汽车、电子产品雇员权益的欧洲最大公会德国金属业工会(IG Metall)曾要求为390万名雇员上涨6%的工资。
在遭到拒绝后,IG Metall号召德国多家公司的工人举行罢工行动,以谋求上调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长,此举一度使德国整个汽车业、飞机制造业几乎完全停摆。值得一提的是,诸如奥迪和宝马等高端汽车制造商的工人均参与其中。
在经历了6轮谈判后,2月7日,IG Metall与西南金属电气雇主协会终于达成协议:从2018年4月份起,工人加薪4.3%,允许工人在特定条件下将每周工作时间更改为28小时,以照顾孩子、患病家属或老人,在最多两年后恢复正常工时。同时保留随时重返全职工作的权利,协议有效期到2020年3月底。
汽车制造业几乎停摆 德系三巨头受罢工波及
据《证券日报》了解,此次劳资协议的背景为2003年德国劳动力市场改革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很多工人的工资增长长期受限,过去十年工人平均工资增长率仅有0.81%。与此同时,2017年德国经济增速为2011年以来最高,增幅达2.2%,而失业率仅为5.4%处于1990年以来的最低位。
对此,工会认为德国经济6年来一直高速增长,失业率创下历史新低,各大汽车厂利润可观,产业工人理应分享这一经济红利。1月8日,公会向雇主提出要求:允许工人在特定条件下将每周工作时间缩减至28小时,并加薪6%。在遭到了雇主拒绝后,工会便号召工人发起了数十场规模不等的罢工。
从1月底开始,德国巴符州、北威州以及不莱梅已经有部分工厂的夜班生产计划落空,仅德国北威州就有30家金属业公司的工人参与罢工。其中奥迪总部英戈尔施达特的工厂约7000名员工开始罢工;宝马位于巴伐利亚州的4家工厂停工超过24小时;巴登符腾堡州,戴姆勒(奔驰母公司)和保时捷从周五开始进行24小时罢工。
此外,莱茵普法尔茨州、黑森州、柏林的戴姆勒和欧宝公司也加入到罢工的行列:柏林附近的梅赛德斯-奔驰工厂、宝马工厂、 泰雷兹和西门子移动交通均停工。另有18家汽车零部件公司参与了大罢工,包括博世、采埃孚、舍弗勒、马勒、格特拉克、格拉默等。可以说德国整个汽车业几乎全线停摆。
对此,宝马发言人约亨弗赖称:“这次争端已经进入了另一个层面。持续罢工会影响起码四位数的汽车生产量。据悉,此前宝马慕尼黑工厂的三小时罢工,就已造成250辆轿车无法组装完成。
随后奥迪公司表示,因英戈尔施达特和内卡苏尔姆地区的两次罢工,影响了700辆轿车的组装进度。有经济学家表示,此次罢工对德国汽车、飞机制造业以及电子行业产生了沉重的影响,预计至少造成10亿欧元的损失。
高技术工人供不应求 预计工资上涨4.3%
正是一系列的罢工活动最终促成了雇主的妥协。根据工会和企业达成协议,预计自4月份起,雇员工资将上涨4.3%,其他报酬调整则分27个月完成。双方达成的协议结果将在德国西南部的50多万名雇员中试行。该协议为期两年,覆盖巴登-符腾堡州金属和电气行业90万名工人,戴姆勒和博世等知名德企均位于该州。IG Metall表示,将在德国其他州也推广这一协商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轮谈判前一周的工人消极怠工就使汽车制造商、汽车供应商和工程公司损失了近2亿欧元。这一情况不仅影响了戴姆勒、宝马和空中客车等公司,而且还影响了几十家小型供应商。有经济学家表示,罢工换来了工人更加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工人可以在兼职和全职之间更加自由地作出选择,这对人口老龄化的德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工会来说这笔交易不是太好也不算太糟,他们设法推进了超出预期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外界认为,此次罢工减少工作时间的诉求非常苛刻,每周28小时工作时间的诉求甚至已低于法国推行的35小时工作周制度。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德国国内高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境况。有研究显示,至2030年德国技术人员的短缺量将达到100万人。
声明:转载上述内容属于广告或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东方财经网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