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支农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随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备耕春耕成为农民的头等大事。为了抢抓农时、不误农事,吉林省农信联社抢先抓早,统筹安排,全力支持全省备春耕生产。
强烈的支农助农责任担当
站在“粮食十一连增”的高起点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助力全省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成为吉林省农信联社2015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该联社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紧密结合、双管齐下,全力做好支持备春耕生产准备工作。一方面,深入研判三农发展形势,确定了“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工作主线,明确了“三个不低于”目标,即农业贷款余额不低于上年同期余额,农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农户和涉农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同时科学匡算春耕资金需求,安排筹集备春耕专项信贷资金,为全省春耕生产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另一方面,各县级行社纷纷明确目标和责任,根据县域农业特色,突出重点,做到春耕资金需求早调查、贷款投放规模早计划、支农信贷资金早筹措、春耕生产贷款早投放。2015年春节刚过,东北还是隆冬时节,农信人的脚步已经迈进了村屯户舍进行全面摸底。小到种子化肥,大到机具器械,所有需求一一记录在册,使信贷投向有的放矢。
丰富的强农富农产品(000061,股吧)体系
“多亏了农信社的"直补保",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有了这40万元贷款,我就可以扩大养殖规模了。”梅河口市牛心顶镇的金昌杰夫妇经营着一个家庭农场,承包土地360余亩,每年直补资金近8.5万元,雇工30人,拥有收割机、插秧机等大型机械11台,年纯收入45万元。为引入奶牛养殖,他们用粮食直补资金做抵押在农信社贷款40万元,预计未来3年可实现收入超百万元。他们口中的“直补保”,是吉林省农信联社首创的贷款品种,以粮食直补资金作为抵押,贷款额度放大8至10倍,手续简便,利率优惠。
随着“四化”进程加快,经济新常态下三农发展也呈现出新变化、新特点,尤其是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种养、加工、经营、流通、服务等环节的信贷需求日趋多元化。吉林省农信联社紧跟市场趋势,着眼“新三农”发展,加大研发创新力度,现已形成了五大类、104个农村金融特色产品体系, “农贷通”、“农户综合贷”、“缴税贷”、“信用社+企业+农户”、“信用社+担保公司+企业”等贷款形式适应了新形势下新型主体、订单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大额资金需求。
便捷的利农惠农渠道服务
备春耕期间,农民资金需求旺盛、急切,交易活跃。为满足农民支付结算需要,吉林省农信联社以营业网点为基础,以电子渠道为重要手段,以助农服务点、流动银行服务车为补充,着力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化的渠道服务体系。乡镇网点推行“阳光办贷”、“低柜办贷”,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延时服务,确保农民第一时间拿到春耕贷款。通过“四个一工程”在省内建设助农金融服务点5793个,年初至今,助农金融服务点累计交易笔数12.33万笔,金额4668万元,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金融网点全覆盖,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提现、消费、转账、结算等金融服务。该联社还着力提升助农金融服务点的综合服务能力,与省农委科技信息服务站、村级“一站式”服务群众平台实现优势互补,为农民科学播种、施肥、用药提供技术指导。由银联公司、联通公司、吉林省农信联社三方合作的“智慧农村”手机支付业务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今年一季度实现交易笔数14万笔、金额58万元;被百姓亲切称为“移动网点”的流动银行服务车,经常深入到偏远地区、市集和农业生产资料交易集散地,现场办公,有效解决了金融服务空白和拥堵问题。
声明:转载上述内容属于广告或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东方财经网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