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情况正在起变化 一线退烧房价开降
香港万得通讯社综合报道,今年一季度,一线楼市涨声一片。为给暴涨的楼市降温,3月25日以来,上海、深圳、南京、武汉、合肥、廊坊等城市相继出台楼市收紧的调控政策。随着楼市调控靴子落地,一线城市楼市相对“冷静”,火力有传导至二线城市之势。
4月以来,北上深等地楼市集体默契降温,其中深圳二手房放盘价格持续回落,上海新房均价也自去年9月以来首次跌破3万元/平方米水平。二三线城市却迎来了楼市的暖春,去库存已经渐见起色。
一线楼市有降温迹象
据《经济参考报》消息,上周(4月3日-4月9日)受监测的重点城市中近九成城市楼市成交量下滑。一二三线城市均呈现不同程度回落,其中北上广受调控措施影响,成交量下滑均超过三成。
4月11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中指院方面重点监测的28个主要城市上周楼市成交量环比平均下降23.2%。一线城市平均降幅27.4%,其中北京降幅达30.0%,上海下降17.2%,深圳降31.1%,广州则达到37.8%;二线城市降幅达20.9%;三线城市下降35.1%。
同日,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市场成交有所回落,4月上旬54个城市合计签约住宅9.76万套,环比3月的11.28万套下调了13.5%。其中,一线城市回落较为明显,跌幅为18%。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针对楼市成交量的下滑,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3月多个重点城市成交量和房价攀至新高,且涨幅达到历史之最。市场在冲高后在4月有所回落,但依然处于高位。其中,受市场关注的沪深两地,在严厉的新政出台后,上周市场均出现显著回落。
据财新网报道,上周,上海新房成交均价跌破3万,刚需占一半;深圳七成二手房业主下调报价。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4月4日-4月10日上海新房成交均价为28533元/平方米,环比下跌13.3%。这一价格也是上海新房均价自去年9月以来首次跌破3万元/平方米水平。原因在于,上周成交单价低于2.5万元/平方米的刚需成交占比为53.3%,比前期提升7.9%,降低了整体水平。据深圳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监测,深圳二手房放盘价格持续回落,报价下调愈发普遍,上周(4月3日-9日)有七成业主下调报价。深圳楼市“3·25”新政及4月二手房评估价上调令政策面趋紧,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新房、二手房、豪宅各个细分市场,均已进入调整期。
实际上,在调控政策落地后,深圳经理人、业主双双看空情绪加重,购房者入市脚步进一步放缓。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八成中原经理人看空后市,并有七成业主持续下调报价,而从全市各板块报价情况来看,共有95%的板块在下调。
张大伟表示,目前来看,未来可能会有多个城市将出台不同力度的调控约束性政策,限制楼市过热上涨。在他看来,沪、深两地报价下跌的房源数量已经超过报价上涨的房源,政策的短期效应已经出现,市场将逐步进入调整。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两会期间表示,目前我国一线城市房价变化非常大,对此保持高度关注。目前正在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市保持密切沟通,想方设法稳定房地产市场。
国土部部长姜大明曾表态称,房价一定能稳住,并表示将实行稳扎稳打分类调控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土地收储,及时增加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面积,支持政府调控措施。这是继住建部后,又一部委表态将稳定一线城市房价。
二三线楼市去库存渐见起色
在楼市“双向调控”之下,3月全国楼市去库存已经渐有起色。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表示,从3月重点城市以来的数据看,新房推盘量明显增加且去化水平大幅提升,库存继续下降。展望未来,随着热点城市政策收紧,市场供求矛盾将有所缓解,房价过快上涨态势或将得到遏制,全国整体市场有望回归平稳。
中国指数院常务副院长黄瑜称,从3月份监测的36个主要城市住宅成交环比全线上涨。其中二线代表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涨155.68%,同比上升91.31%,且有4个城市环比涨幅超过300%;三线代表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上升84.42%,同比上涨83.23%,包头(楼盘)环比涨幅超300%。
中投证券分析师李少明认为,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稳定形成较好的预期,有助于需求进一步释放。而去库存整体基调未改变等等,都对房地产市场形成利好。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也表示,目前出现房地产板块轮动现象,这种情况历史上也出现过,主要是因为房地产政策全国分化,大部分地区需要去库存,所以政策面偏暖。另外,社会流动性宽裕,资金需要找到出路,这就造成部分一线城市投资性需求资金转移到二线,导致少数二线城市楼市比较火爆。
值得一提的是,化解高库存仍是许多城市当前的重中之重。3月,多个城市陆续出台针对房地产市场“因城施策”的措施。例如,上海、深圳、南京、武汉、合肥、廊坊等先后出台了力度大小不一的约束性政策,这些政策对于市场的影响也正在表现出差别化。
声明:转载上述内容属于广告或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东方财经网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