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企业要点 房产市场 大都家居 科技中心 娱乐点点生活消费 汽车行业 房产行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房产 >正文

开发商寻找旧改机会

2017-08-16 21:34:33 来源:

在房地产白银时代,所有开发商都面临土地项目资源难以获取与规模发展的矛盾。有的开发商选择激进拿地,有的开发商选择收并购,亦有许多开发商将眼光瞄准城市更新,希望从中掘金。

不久前,新加坡上市公司仁恒置地宣布,确认以105.2亿元人民币的总代价拿下上海杨浦81、83街坊开发权利。作为上海内环较大的一片棚户区,完成拆迁后也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大面积纯住宅用地。

仅土地面积就花费百亿,仁恒置地拿下的土地未来货值将几百亿,对于上海而言这样的项目非常少见,这一次拿地也让业界再度把目光聚集到旧城改造上。

城市更新时机

根据规划,上海蒋家浜地块的住宅部分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容积率2.64,总地上面积约18.3万,其中住宅占17.3万平方米。以住宅面积计算,楼板价超过60000元/平方米,且未计可能发生的利息。

此前,仁恒置地发起了总计129亿的由上海银行、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组织的银团贷款,其中8年期85亿的贷款用于105.2亿的收购款,44亿五年期的贷款用于未来的开发。以此计算,仁恒置地对于这幅地块的总代价超过150亿。

虽然代价有些超过仁恒置地此前预算,但是按照目前仁恒置地在上海的口碑和打造能力看,未来的溢价空间依旧有期待。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招商、华润、保利、华侨城、万科、佳兆业、瑞安房地产等房企都曾在旧改项目中获益。

以瑞安房地产为例,其在上海的新天地项目就是有名的城市更新项目。1998年,新天地还是一个破旧的居民区,和很多上海的老公房一样,这里面的居民住在非常狭小的地方。随后,瑞安房地产进入开发,不断拆迁,先后进行了新天地北里的动工和人工湖的动工。随后新天地北里开放,人工湖和中心绿地建好,瑞安开始改造新天地南里和住宅项目,并开始自己的豪宅翠湖天地销售。最后,写字楼相继动工,吸引了更多外资企业的入驻。

通过新天地的改造,瑞安房地产获得了翠湖天地豪宅的“暴利”销售,其用较低的价格拿到上海浦西核心位置的土地,并因此获得不错收益。

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曾给记者描述这样的画面:白领在写字楼上班,下午在新天地喝一杯咖啡、逛逛街,虽然这些人生活在城市中,但是他们却可以享受城市的繁华和宁静,这就是新天地的魅力。

事实上,自2010年以来,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呈现缓慢下滑的趋势。一方面一线城市新增可开发土地不断减少,另一方面相关在土地供应上较为谨慎,因此土地市场量降价升的势态较为突出。虽然土地价格在不断上涨,房价也并没有那么快速地上涨,开发商的开发成本变得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旧改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和解决土地供应瓶颈的重要渠道,可以因此改善土地市场情况并提高城市中心的繁荣度,而房企也可以因此降低自己的开发成本。

双刃剑

事实上,中国的城镇化还没有结束,一二线城市的人口吸引能力还在继续,可是这里核心区的土地越来越少,城市更新迎来了黄金时期。

戴德梁行亚太区董事局主席张国正认为,在土地集约趋势下,国内还是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挖掘更多利润。比如东京和纽约,其工业用地占比不到5%,但是一平方米土地的产值竖内的两倍。这意味着国内土地很多为闲置,工业土地上产生的价值还可以有很大发展的空间。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过去城市中工业用地占地太高,现在则通过盘活工业用地、产业用地来变成住宅用地,或者通过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来增加土地供应量。在大城市控制人口的基础上应该好好分析怎么样来增加土地供应量,缓解市场供需矛盾。

事实上,目前城市更新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市场为主导、做引导的模式,暨房企也需要进行拆迁工作,此类模式主要是深圳地区采用较多。另一种则是为主导,完成前期拆迁之后再进行土地出让的模式。

克而瑞研究认为,在旧改诱人的前景下,不少企业蜂拥而至,而旧改项目持续周期较长,资金占用时间久、成本高,对于企业的资金实力也是一大考验,对于一些采用信托等高成本融资方式的房企来说,无疑压力巨大。

以上海新天地为例,瑞安房地产将之打造成上海的地标。但是,新天地板块的旧改速度非常缓慢,瑞安房地产开发的豪宅项目翠湖天地也因此不断拖延入市,导致瑞安房地产资金周转缓慢。

此外,很多城市更新项目立项前企业就开始激烈“厮杀”,甚至无序竞争。此前,深圳“南园新村”旧改项目一度引得佳兆业、万科、卓越、海航、路劲等开发商的竞争,尤以佳兆业和万科“斗”得最为激烈,项目最后被叫停,两家开发商最终两败俱伤。

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判断,未来旧改市场将吸引更多的房企关注。但对于房企而言,显然还需要更加谨慎选择项目,才能规避上述风险。目前的旧改模式尚未成熟,未来这方面还有更多的创新空间。

  (作者:罗韬)  (出处:第一财经日报 2017年08月16日)

  声明:转载上述内容属于广告或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东方财经网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关于我们 - 品牌推广 - 免责申明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东方财经网属于非盈利网站,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所有·东方财经网 [粤ICP备1507622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