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超5000万款新品天猫首发 二三线城市新品消费热度超越一线
1月7日,天猫公布“2018年度新品”名单,从2018年通过天猫首发的5000万款新品中评选出18款新品,分别授予年度科技先锋新品、年度全网人气新品、年度经典焕新新品等6大奖项。华为Mate 20 Pro、戴森卷发棒、兰蔻小黑瓶、李宁纽约时装周系列等经过数轮评审,成为最终获奖新品。
同时,作为全球品牌新品首发第一平台,天猫还与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18 中国新品消费趋势报告》,通过数据回顾了 2018 年新品消费特点与趋势。报告显示,新品消费主力人群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和中西部,二三四线城市的新品消费热度已经反超一线城市。
18 款新品入选天猫“2018 年度新品”
2018 年,超过 5000 万款新品通过天猫首发,同比增长 317%。经过为期 30 天的数轮评审,天猫从 5000 款新品中评选出 18 款“2018 年度新品”,授予年度科技先锋新品、年度全网人气新品、年度经典焕新新品、年度国际风潮新品、年度创意跨界新品、年度潜力新秀品牌 6 大奖项。
Apple iPad Pro、大疆灵眸口袋云台相机、vivo NEX 全面版三款新品凭借核心科技,推动了消费升级,并在所属领域掀起了新的创新风向,当之无愧地获得了“年度科技先锋新品”奖项。
“年度全网人气新品”被戴森 Airwrap 卷发棒、adidas YEEZY BOOST 350、华为 Mate 20 Pro 摘得。三款新品在 2018 年风靡全网、抢占头条,成为了关注度、讨论度最高的新品。
李宁纽约时装周系列、兰蔻小黑瓶肌底精华眼霜、飞利浦 One Blade 剃须刀在经典产品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创新突破,被评选为“年度经典焕新新品”。
怡丽丝尔优悦活颜眼唇精华、美宝莲 Fitme 粉底液、HairMax Prima 9 健发梳作为海外爆款,通过精准的本土化运作,成为“年度国际风潮新品”。
富有创造力的跨界新品和新秀品牌也是“2018 年度新品”的赢家。美加净 × 大白兔润唇膏、Rimowa × Off-White 旅行箱、小米 MIX 3 故宫版成为“年度创意跨界新品”,Home Facial Pro 乳糖酸精华液、Popmart 毕奇森林盲盒、钟薛高加纳黑金雪糕成为“年度潜力新秀品牌”。
二三四线城市新品消费热度超过一线城市
天猫小黑盒与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8 中国新品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二三四线城市重度新品消费人群占比达 79%。其中,二线城市重度新品消费人群占比为 43%,三线城市占比为 21%,四线城市占比为 15%,均超过一线城市 13% 的占比。
虽然上海、北京、广州、深圳 4 座一线城市依然牢牢占据新品总消费金额前 4 名,但在人均新品消费金额方面,杭州超过 4 座一线城市,排名第 1,上海成为唯一进入前 10 的一线城市,排名第 2,舟山、金华、宁波、揭阳、绍兴、连云港、莆田、湖州分列第 3 至第 10 名,宁德、丽水、日照、潮州、温州等城市紧随其后。
数据显示,新品消费主力人群主要集中于东南部沿海地区,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是新品消费热度最高的 5 个省份。除此之外,中西部地区的二三四线城市新品消费热度也呈先出明显增长趋势。
在新品消费偏好上,一线城市用户更注重个人消费,大牌数码、美妆等新品受到用户青睐,二三四线城市用户更注重家庭消费,纸尿裤、投影仪、儿童安全座椅等新品消费热度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摘得“2018 年度新品”大奖的戴森 Airwrap 卷发棒、大疆灵眸口袋云台相机等“网红”新品,已不再是头部城市的专利。在当地没有线下销售渠道的情况下,这些新品也能借天猫渗透至低线城市,满足“追新一族”的消费需求。
7500 万“追新一族”贡献 62% 新品消费
2018 年,天猫平台上的重度新品消费人群超过 7500 万人。这一人群比普通用户乐于购买数码、家电、服饰、美妆、食品、快消、家居、汽车等消费领域的新品,贡献了天猫 62% 的新品消费。
数据显示,“追新一族”的男女比例为 3:7,24-34 岁的人群最多。和普通用户相比,“追新一族”们具有更强的消费能力,全年人均消费金额约为天猫平台大盘用户的 2.4 倍。《2018 中国新品消费趋势报告》指出,“追新一族”的消费选择往往决定了新品是否能够成功,是否能从小众走向大众。
《2018 线上新品消费趋势报告》还总结了“追新一族”的用户消费喜好。结果显示,女性重度新品消费者更爱购买美容仪、纸尿裤、家居软装、面部精华、汽车内饰等新品,男性重度新品消费者则对投影仪、智能手表、护肤套装、情趣用品等新品更感兴趣。
为了满足更多“追新一族”的消费需求,天猫在 2018 年推出了先享后付、保值回购、以旧换新等针对新品消费的新服务。2019 年,这些服务将覆盖更多品牌,天猫用户“追新”的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
声明:转载上述内容属于广告或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东方财经网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