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举办2018中国领先金融科技50企业颁奖(华东及华西区)暨企业报告
1月31日,毕马威中国在沪举办“毕马威中国领先金融科技50企业(华东及华西区)颁奖典礼暨研讨会——实践金融科技创新,引领智能时代潮流”。活动上,毕马威中国对2018年榜单进行了解读,在本届评选中,超过20家中国华东华西区领先金融科技企业入选50企业榜单。
毕马威报告指出,2018年延续了2017年严监管的整体态势,伪创新和假创新得以被识别,而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金融科技行业针对自身的深度检视,同时也推动了真正富有含金量、能提升金融服务和管控效率的优秀创新出现。此外,报告还就大数据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知识图谱技术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进行了现状分析和行业趋势预测。
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表示:“回顾今年的评选,我们关注到以智能金融为代表的新一轮金融科技创新浪潮已经在中国开启。经历了过去数年的持续推广,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模型推动金融生产力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参与金融业的各类企业都在积极投身于领先智能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提升。各家金融机构纷纷通过设立专项创新基金、与科技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创设金融科技子公司等举措持续发力金融科技创新。新一代领先智能科技正在从实验室迅速走向行业实战,促进了智能风控、智能保险、智能投研、智能客服、智能合规等各个领域科技应用的升级发展。”
毕马威亚太区金融业主管合伙人李世民(SimonGleave)补充道:“尽管金融科技加速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但创新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始终并存。2018年中国整体金融监管环境持续趋严,将有利于发掘、促进和推动真正富有含金量的金融科技创新,严格且高质量的监管对于及时发现并有效管理创新过程中的特定风险、新型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华东及华西区首席合伙人龚伟礼表示:“2018年以来,金融监管日益趋严,但严格且高质量的监管有利于推动真正有含金量的金融科技创新;传统金融机构不断发力金融科技创新,设置了专项创新基金以及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大数据技术推动金融生产力的观念在金融业深入人心,推广力度持续加大;大数据技术公司专业领域出现分化,分别向工具化和平台化两个方向延展;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技术开始颠覆金融领域知识工作者的传统低端领域;基于联盟链的区块链技术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应用,但是大规模实践仍存挑战;以线上及线下智慧保险销售为创新突破口,今年保险科技业态发力明显;基于贸易、物流或物联网平台的供应链融资开始在对公信贷领域快速拓展;对内对外在线金融服务云化趋势明显,带来企业级服务效率的显著提升。”
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副局长任凯锋表示:”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深刻改变着世界发展格局。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日益加深,金融科技正在快速创新、应用和推广,对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日益深刻的巨大变化。今天发布的毕马威中国Fintech50榜单,既是对优秀企业的鼓励和表彰,更是推动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示范和引领。陆家嘴金融城愿与毕马威和在座的各家企业一起,为促进中国金融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优化金融科技生态圈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活动还就“智能金融”、“产业转型与消费升级”和“强监管”三个金融科技热点举办了圆桌研讨,十多位上榜企业代表与毕马威金融科技合伙人,共同分享了金融科技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专业领域的最新突破,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毕马威中国华东及华西区金融科技行业主管合伙人彭成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是金融科技创新的关键一年,监管洗牌,模式遇困,场景缺乏,技术挑战,创新成谜等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早期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一些缺陷,在当期的金融科技下,得到了更好的解决。科技变革,技术迭代,给金融行业带来了很多惊喜,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风控反欺诈方面已有很大的应用,处于初期阶段的区块链技术,也给这个行业带来很大的突破。科技驱动金融变革,重塑金融,同时,促使行业竞争进入一个新的关键点,形成新的金融生态。
毕马威中国证券基金业主管合伙人王国蓓在谈及金融科技如何发展时指出,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在科技领域的投入,改善客户需求挖掘、优化投资研究和资产管理能力、提高运营效率、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赋能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在创新型、科技型公司层面,这些自带技术的公司也能为传统金融机构赋能。金融科技在未来将常态化、持续化发展,并将成为未来的关键词。
“金融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大数据、AI、5G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会带动金融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连续进入毕马威中国领先金融科技50强榜单的获奖企业,通联数据创始人兼总裁王政进一步补充到。
记者了解到,毕马威推出中国领先金融科技50企业评选活动,旨在加强市场对金融领域科技创新的关注,推动行业互动和交流,促进金融科技的规范发展,并非对参评企业合规性与可投资性进行评价,也不涉及对任何监管政策的解读,评选不收取任何费用。
声明:转载上述内容属于广告或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东方财经网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