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衡水湖发展需成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范例
被称为“京南第一湖”、“京津冀最美湿地”、“东亚蓝宝石”的衡水湖,在国庆假期前两日,就迎来开门红,各景区接待旅游人数达7万多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近三年来,由衡水湖湿地带动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接待游客数量年均增长28.3%,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61.6%。
粗放经营年代,工业污染、过度开发曾给衡水湖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随着人们生态保护理念的不断增强,衡水湖湿地保护的湖体治理及生态修复也取得了质的飞跃。
为了守护好衡水湖这“一盆清水”,衡水下大力搬迁了周边413家企业、作坊,拆除了60万平方米沿湖各类建筑,封堵了所有的入湖排污口,更换燃油船为电动或燃气动力船。衡水湖水环境明显获得了改善,水质由曾经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大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4600个/立方厘米。如今的衡水湖又迎来了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良机。林海绕碧水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野生物种在这里栖息,打造了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园林。
然而近期,河北省工信厅公布文件《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转型升级搬迁改造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方案公示》,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将于2020年底完成搬迁,拟选址在毗邻衡水湖的新河县,对于这样的选址问题,不少专家并不认同。院士专家们指出,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衡水湖是华北地区少有的候鸟迁徙地以及栖息地,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京津冀乃至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不仅在整个华北,在全国的地位也十分重要。邢钢如果搬迁到衡水湖周边,或将影响衡水湖环境发展。
据了解,衡水市在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的同时,衡水将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中对生态有重要影响的32个村庄1.8万人进行生态搬迁,分两期5年完成,以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衡水湖保护区的影响。
声明:转载上述内容属于广告或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东方财经网的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负。